2009年,威海市祥云实业集团在鲸园街道古陌城中村改造项目过程中,为进一步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,依托集团投资建设的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场地资源,与鲸园街道遵循政企联办、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,于2009年4月19日成立全市首家便民终身教育机构——鲸园社区教育学院,利用周末时间,面向居民开展教育教学。因其专业化、公益化、便民化的课程设置,学员人数逐渐增长,规模逐步扩大,2012年迁至现址并开始全日制教学,目前学院面积1000余平方米,教职员工21人,在院学员726人。结合文化社区建设,学院依托鲸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,不断优化服务设施、提升服务水平,扩大居民覆盖面,目前已辐射辖区16个社区,惠及居民10万余人,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,实现社区文化“聚人心、促和谐、助发展”的积极作用。
根植社区,完善学院功能架构
鲸园社区教育学院以“教育管理规范化、教育体系终身化、教育功能实用化、教育效果优质化”为社区教育工作理念,将各方资源阵地进行统一谋划、分类提升、矩阵推进,构建起社区教育综合体。在充实师资力量上,学院与少年宫、老年大学等专业教育机构结成友好合作关系,结合居民需求针对性引进专业师资力量,同时汇聚挖掘退休教师等资历深厚的达人资源,鼓励进行“二次就业”,确保了较高的教学水平及师资库不间断供给,目前21名教职员工已全部建立个人信息档案,实现了学院管理的规范化运转。
在完善资金保障上,祥云集团免费提供现有场地,并承担教职工工资、道具更新及水电暖等日常费用,使学院从马扎、板凳的简易小课堂转变为如今功能室齐全、设施完备的专业教育机构。同时,为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覆盖面,前期街道每年投资15万元,积极推进师资力量下沉,打造了以教育学院为集中教学点,辐射16个社区的二级教育体系,各社区每年开展课程80余节,涵盖合唱、舞蹈、模特、太极拳等10余个课程门类,将课程送到居民家门口,打通了教育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在成果转化拓展上,经过几年学院的骨干培育,“授人以渔”的成果已逐步显现,社区已逐步培育出一批文艺骨干、教育服务志愿者。2024年起,街道探索二级教育体系师资自培育新模式,使一批有能力、有技术的优秀学员转变为社区公益教师,目前平均每个社区有10名左右,实现了师资队伍“滚雪球”膨胀和师资力量的内生造血循环。
多元教学,服务居民有质有度
鲸园社区教育学院以“立足社区、面向社区、服务社区”的办学原则,“以课为媒”将居民学员“聚成一团”,进一步拉近居民距离,带动共同参与。
创设丰富课程门类,学院根据不同层次、不同群体、不同年龄的需求,灵活设置课程。专业教师采取系统化、常态化的小班教学,开设书法、声乐、健身操、太极拳、保健按摩等16个专业、28个班次,例如根据学员需求,开设英语课,方便学员出国旅游和与留学子女对话等,全年授课500余课时。灵活构建教学模式,聚焦授课形式多样化,针对模特、摄影、朗诵等课程,学院推出“移动课堂”,将室内教学与室外研学相结合,通过户外采风,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,提升教学感知力和学员成就感�?琛鞍傩沾蠼蔡谩�,老党员发挥余热,开展反诈、防溺水、民法典解读等宣传活动,与时俱进传授政策知识;道德模范、“环翠好人”等先进典型学员代表,通过事迹讲解和故事分享的方式,开展孝老爱亲、敬业奉献、团结友爱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故事宣讲会,有效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。
居民代表围绕当前相关理论政策、网络文明、热点话题等要点进行宣讲交流,提升思想境界和文明素养,也引导居民“打开话匣子”,针对社区建设听意见、讲诉求、出主意,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。强化学院造血增能,学院积极探索“公益+市场”新模式,以低收费、公益化的方式开设肚皮舞、瑜伽、茶道等一批优质课堂,并针对老年人需求,设计蓝色海湾、粉色时尚、红色教育等多主题市内“缤纷研学”旅游路线,串联火炬八街、半月湾、大相框、那香海等网红打卡点,以及威海起义展馆、红色东南乡景区、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,推动学游结合,进一步提升学员参与度,同时将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学院日常运营及困难学员帮扶,实现教育反哺,在文化引领、思想引航等方面形成全方位辐射带动。
联动聚力,文明实践拓展增能
鲸园社区教育学院以“终身学习,终身受益”为办学宗旨,积极探索文明引领、内涵提升的新路径,文明实践的群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,向上向善的新风尚蔚然成风。
在文明实践作用发挥上,积极发挥街道文明实践所宣传、教育、引领、服务群众的功能,开发线上教学课程,丰富“鲸园直播间”内容,“爱花书记讲党史”品牌宣讲走进课堂,不断凝聚居民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的思想共识;拓展延伸阵地触角,教育资源下沉到16个社区、5处公园、5个旅途驿站等文明实践阵地,打造群众家门口的“精神粮仓”,构建起文明实践“15分钟服务圈”;围绕群众所思所盼,结合端午、重阳、中秋等“我们的节日”,开展“艾草飘香·粽享浓情”“心系桑榆晚·情暖夕阳红”等活动,引导居民走出小家,融入大家,让文明实践精准高效,温暖人心。
在推进区域联动上,一方面教育学院依托鲸园街道各个社区资源,挖掘各行各业精英及草根志愿者,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教育需求。并与市民友好学校、老年大学等市区两级学校连线,定期进行课程分享、经验梳理、学员成果展示,互通有无、共同提升;另一方面,教育学院与鲸园街道社会组织齐发力,将有相同特长及兴趣点的居民进行聚合,形成需求一致的“教育学习圈”,便于学院有的放矢开展培训活动。
在引领参与社区事务上,学院结业的学员,绝大多数成为各社区活动、学习的骨干和带头人,相继组织成立“读书沙龙”、“和之韵”管弦乐队、“舞之韵”艺术团、太极拳队等活动团队38个,并自发成立助老协会、和事佬协会、爱心联盟、环境保洁队等20多个公益服务组织和120多支活动小分队,定期开展“社团文化年”“文艺巡演”进社区、进农村、进军营、进福利院等多项和谐共建活动和社区文明实践服务活动,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居民走进社区、认可社区,让教育学院真正成为“群众最喜欢去的地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