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联系400块的快餐_300元快餐不限次数加微信好友,聚凤阁全国统一入口,附近100元4小时服务热线

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
当前位置:威海文明网 -> 文明创建 -> 今天,你喝腊八粥了吗
今天,你喝腊八粥了吗
发表时间:2024-01-18   来源:

  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”。转眼间,又到了农历腊月(十二月)初八——“腊八”节。腊八曾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节日,其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。直到今天,人们仍然在这一天喝腊八粥、吃腊八蒜,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,品味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  充分感悟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

  “去岁还家逢腊日,今年腊日远思家�!崩鞍私诘牡嚼�,标志着春节的临近,离家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远在家乡的亲人。节日,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,既蕴含了阖家团圆、丰收吉祥等美好祝愿,更承载了无数中华儿女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思想内涵。几千年来,中华传统文化以节日为载体,通过丰富具象的象征意义、多姿多彩的庆祝方式,绵延赓续,传承至今。

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,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。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和节日历来高度重视,多次发表重要讲话,强调“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,既需要薪火相传、代代守护,也需要与时俱进、推陈出新”,强调“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,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,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”。节日作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,要求必须始终做好传承与创新文章,既保留其精神内核,又不断赋予其时代特点,推动其生生不息、代代相传。

  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

  民之大事在于农。作为古老的农耕大国,传统节日大多与农耕习俗密不可分。以腊八节为例,“腊”,古时也称“蜡”或“猎”,夏朝称“嘉平”,殷商称“清祀”,周朝用“大蜡”,汉代才称“腊”。古时生产力低下,农民经过春夏秋三个季节的辛苦劳作,在冬季才可以稍事休息,而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,正是膘肥毛美的时节,因此,人们在这个时候打猎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,以求来年五谷丰登、风调雨顺,这便是“腊八”节的雏形。

  时至今日,科技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,人们不再“靠天吃饭”,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耕作节气知识、人类发展的印迹却始终未曾消散。挖掘好、宣传好、运用好这一文化资源,让更多的人了解、尊重并欣赏,才能使之从历史中走出来,更加立体、鲜活、生动。

  正确看待传统节日的继承与改变

  文化需要传承,但并不是就应该一成不变、千篇一律,传统文化只有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,与时代相互融合、促进,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,节日习俗也是如此。仍以腊八节为例,最初只是在腊月的某一天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,到南北朝时期将“腊日”定为每年的“腊月初八”,而宋代才开始有了喝腊八粥的记载。但不管习俗如何变,不变的永远是历久弥新的人文情怀。

  无论是大年夜守岁、一家人包饺子,还是在饭店预定年夜饭,节日的意义从来不限于形式,更不囿于形式。五千年的中华历史,不仅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创造,还有兼收并蓄的借鉴改造,更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再造。学古而不泥古,传统节日才会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传承价值。

  科学推进传统节日与时代对接

  找到传统节日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,推动传统节日融入百姓生活,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最佳“打开方式”。现在,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,利用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、三维扫描等技术,将场景进行数字化重构和再现,足不出户就可以游遍祖国大江南北风情各异的传统节日,让人们在领略不同民俗差异之美的同时,也让古老的节日和艺术重获新生。

  节日的生命力来源于更加现代化、年轻化的表达方式,落脚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。近年来依托虚拟现实技术,构建场景化、沉浸式体验的节气文化逐步回温,带领大众在感时应物的体验中领略智慧的农耕文明;扫描再现线下庙会、活动,线上数字化重构场景,端午节、腊八、春节等重要节点火爆依旧,给世人打造了一场科技与传统交融的视觉盛宴……只有把准时代脉搏,创新表达方式,传统节日才能穿越时空,焕发新的光彩。

  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,作为曾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,腊八节是一年收官的开幕式。亲爱的朋友们,就请在今天,品一碗腊八粥,贺旧一岁顺遂,祈新一岁平安。

文明实践 · 志愿服务 >更多
文明城市 >更多
文明村镇 >更多
主办单位: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、威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 制作维护:威海新闻网